浅滩深海任纵横
消防处

卓越服务@政府
2017

克服环境挑战 守护尖端工程

随着社会高速发展,建设工程日趋复杂,部分更于特殊环境下施工,为监管及救援部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包括一条连接屯门和赤鱲角的海底行车隧道。兴建工程采用先进的钻挖方式,避免传统沉箱或沉管建造方式所产生的大量淤泥,大大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。

本港首项同类工程 深海拯救新考验

这是全球第五条使用「混合气饱和潜水模式」钻挖技术兴建的海底隧道,本港更是首度引入这项技术。施工期间,为防止海水渗入和泥土松脱,钻挖头范围需要加压至大气压力六倍的水平。在密闭加压环境中,一旦发生意外事故,工人及救援人员均面对致命威胁。最初由于本港缺乏相关的加压技术拯救方案及经验,而承办商又只有几位具拯救资格的工人负责救援,劳工处当时基于安全考虑,不批准工程。有鉴于此,消防处潜水组凭藉关于加压环境的专业知识及经验,主动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难题,好让工程满足安全方面的要求,顺利开展。

为防止意外发生,消防处协助劳工处和路政署等相关部门,制定监管规例和安全守则,并参考国际上多个隧道及加压工程的安全标准,为工程人员制定专设的应急预案。

改良装备技术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

同时间,消防处潜水组安排人员接受特殊训练,严格挑选组员,成立全球首支专为「混合气饱和工程」而设的救援队伍——「潜水特救队」。由于本港并无相关训练课程,潜水组安排八名队长到法国参加混合气潜水教练课程,学成后为组内一百多位潜水员提供额外内部培训。为了善用资源和减低训练成本,潜水组利用昂船洲潜水基地的原有设施,设计出不同的训练环境,模拟实际的拯救情况,满足新的训练需要。

潜水组还改装了配合「混合气深潜技术」的「闭路式循环潜水器」,全球首度应用于隧道中的离水加压环境,大大减低拯救人员在高压环境下面对的风险,并支援长时间的搜救工作。

日后在执行其他深海和地底救援工作时,也可应用同一套技术和方案。消防处勇于接受挑战,善于克服难题,让以往不可能的拯救任务也能有效完成,成为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后盾。

经改装的「闭路式循环潜水器」对隧道内的拯救工作大有帮助。
经改装的「闭路式循环潜水器」对隧道内的拯救工作大有帮助。
工程需要利用大型钻挖机建造海底行车隧道。
工程需要利用大型钻挖机建造海底行车隧道。
特救队队员均需通过严格的训练,以掌握复杂的技术和面对高风险的环璄。
特救队队员均需通过严格的训练,以掌握复杂的技术和面对高风险的环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