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
規劃署、土木工程拓展署

卓越服務@政府
2017
JW Player goes here

緊密合作 規劃新一代區域樞紐

房屋短缺是香港現時面對的主要難題,開拓新發展區是滿足房屋和發展需要的重要一環。規劃署與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1年攜手開展「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」,規劃署負責城市規劃及設計,而土木工程拓展署則負責探討工程及技術可行性。兩署的合作可以確保規劃構思與工程實施緊密銜接。

研究目的是建立可持續發展及以人為本的新一代新市鎮,提供土地作房屋、商業、工業及社區設施等用途。新發展區將提供6萬多個住宅單位,容納17 萬多新增人口,並創造約15萬個就業機會,成為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。新發展區首批居民預計可以在2024年入住。

以人為本 釋放土地潛力

新發展區的規劃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,儘量減少對現有居民的影響。兩署在聽取公眾意見後,進一步擴大原區上樓安置的用地,以保留居民的社區網絡。

透過改造現時約190公頃的棕地*,新發展區將會是可持續的綠色新市鎮。由於部分棕地作業對本港經濟仍有貢獻,因此兩署積極探討創新的整合方案,例如以現代化的多層樓宇容納合適的作業。

與民共議 積極回應訴求

研究過程中進行了三階段的社區參與,兩署廣泛與社會各界不同背景的人士交流,仔細考慮他們的意見,適當地修訂建議,並公布社區參與報告。兩署亦擔當統籌角色,向相關決策局反映市民的其他訴求。此外,新發展區項目設有社區聯絡隊,由專業社工向受影響的居民了解需要及傳達正確資訊,並提供協助。

研究期間舉辦了多場公眾論壇、簡介會、小組專題會議和巡迴展覽等,共收集了超過4,700份意見書。公眾普遍支持推行新發展區項目,而一系列的技術評估均已完成,確定了發展的可行性。

兩署通力合作,發揮各自專長,與社會人士共創洪水橋新發展區的未來,令公眾對這個宜居宜業的新一代新市鎮翹首以待。

*「棕地」並沒有正式或統一的定義,一般泛指於新界鄉郊已改用作露天貯物場、貨櫃場、倉庫、鄉郊工業及回收場等與環境並不協調的荒廢農地。

洪水橋現況和構思中新發展區的對比。
洪水橋現況和構思中新發展區的對比。
加入環保運輸走廊,以及完善的行人道和單車徑系統等元素,創建綠色新市鎮。
加入環保運輸走廊,以及完善的行人道和單車徑系統等元素,創建綠色新市鎮。
舉辦公眾論壇等多元化的社區參與活動,收集市民的寶貴意見。
舉辦公眾論壇等多元化的社區參與活動,收集市民的寶貴意見。